點擊查看詳情

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書籍記錄人類社會的多元文化,記載眾人對世界的認知與追求,啟迪無數探索與追尋。沉浸書頁間,領略文化恆久彌新的魅力。

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書籍記錄人類社會的多元文化,記載眾人對世界的認知與追求,啟迪無數探索與追尋。沉浸書頁間,領略文化恆久彌新的魅力。

紫禁城100
作者:趙廣超
設計師:趙廣超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設計巧思: 通過320頁穿插有序的紙張,創作者將這座六百年前天下和宇宙的中心的厚重與清新,立體地呈現在你面前,讓一切變得可見、可觸、可嗅,從不同的感官層次接續你與這座城因時空隔斷的緣分,進而親近這座城,最終生成共鳴。
曾獲獎項: 「坡州圖書獎」的「出版美術獎」、第一屆香港出版雙年獎「最佳出版獎」藝術及設計

票數最高

我住在這裡的N個理由
作者:和之夢
設計師:阿昆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1年5月
設計巧思: 書中人物的二十個"我",以及各自住在中國的理由是設計上需要同等強調的,此書封面在設計上只承擔了告知讀者書名與作者的基本信息的功能。打開護封能看到鏤空的書中二十個人物頭像與姓名,再將鏤空部分繼續打開則可看到人物與之對應的住在中國的理由,通過簡單的翻折加深讀者對於書中人物的印象,增強讀者與書中人物互動的過程。
曾獲獎項: 2021年靳埭強設計獎優異獎入選APD(亞太設計年鑑)

入圍圖書

保育黃霑(限定製作紀念套裝)
作者:黃霑著、 吳俊雄編
設計師:姚國豪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1年6月
設計巧思: 設計概念以「多變多面」呼應黃霑其海量作品所建構出來的創作生涯, 以至他與一整個文化時代之間的交錯。 全套書同時是一個巨大的文獻「整理場所」。因此主體三冊各以不同開本、選紙處理,最大化地呈現各類文本的不同面貌,以最恰妥的「容器」盛載學者們數十年來搜集整理的努力。三冊各以三種主題顏色作視覺識別, 從內文版式、封面到裝幀,都一致地以主題色處理。 書盒利用了各書冊開本、厚度不一所構成的高度差,精準地設計成一個斜面,套入各冊,並以對齊書脊口方式固定。從傳統四方盒中開出「新一面」,以此呼應黃霑的獨特存在。全套書從各種內裡變化中層層遞進,建構出一個裝載了黃霑一生與時代交錯、並且充滿存在感的融合體。
曾獲獎項: 第101屆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 - 銅立方 (出版物設計、東京TDC賞2022 - 入選作品、台灣 2022金點設計獎 年度最佳設計獎(傳達設計類)、《第十八屆APD亞太設計年鑒》入選作品年度主題單元

入圍圖書

宅兹香港:活化歷史建築
作者:單霽翔
設計師:譚一清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2年6月
設計巧思: 本書封面主視覺選用了既有香港歷史建築,又能體現香港天然環境的維多利亞城的照片。封面所見的山、海、城、船等元素都進行了拼貼、重組再設計。封面標題「宅茲香港」選用了仿宋增加文氣、典雅的感覺,字與圖交疊呼應「宅茲」,並做燙金處理。英文標題作穿插交錯的排版,彷彿船隻漂泊海面。顏色上採用了中國傳統色色系中的烏金色,灰色和黃色的搭配令封面既有歷史感又有設計感。

入圍圖書

我的家在中國(全48冊)
作者:檀傳寶主編
設計師:龐雅美、鄧佩儀
出版:中華教育
出版時間:2021年5月
設計巧思: 我的家在中國共6個系列(城市、節日、湖海、民族、山河、道路),每個系列8冊。選擇了6種主題顏色,互相配搭,每個系列都有自己的主題顏色,容易清晰區分。 封面的圖片是選用了每冊內的精美插圖,用了圓圈的設計擺放及水彩手法畫的雲和草地,使其獨立成冊外又互相有聯繫。圓潤的線條給人柔和、舒服的視覺效果。16開開本,閱讀舒適、便攜。輕光面的用紙保留色彩的鮮豔而不傷眼,讓整個閱讀過程更愉快。
曾獲獎項: 聯合出版集團2021年度好書特別獎

入圍圖書

重讀二十世紀中國小說
作者:許子東
設計師:涂慧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設計巧思: 本書設有平裝及精裝兩款裝幀方式,平裝封面設計概念為“標尺”。每個歷史時期各個領域都會出現具代表性的優秀人物,他們是時代的標竿,是那條“金線”,丈量所在群體的集體智慧。精裝封面主要呈現經典簡潔風格。

入圍圖書

《清明上河圖》與北宋城市化
作者:薛鳳旋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設計巧思: 封面選用清明上河圖最精彩熱鬧的一段局部,書名下層襯以花窗的外形白底,隱現宋代宮城的示意圖,書名採用仿宋字體。 精裝設計,選用厚紙,平口精裝四四方方更具現代感。為了讓護封不易脫落,將封底直接裱在後面的紙板上。空脊鎖線使書頁可以完全打開,便於閱讀。書脊貼麻布讓書裝訂牢固,不至於散開脫落。
曾獲獎項: 2017年香港出版雙年獎(圖文書類)、 聯合出版集團成本三十周年三十本好書

入圍圖書

晚清中國小說觀念譯轉
作者:關詩珮
設計師:涂慧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設計巧思: 使用晚清時期的作家翻譯家珍貴攝影圖片,翻轉構圖暗含多重視角再現當時風貌。銀色與黑色混合油墨令黑白照片熠熠生輝呈鐫刻雋永之感。
曾獲獎項: 曾榮獲2022海峽兩岸圖書裝幀設計大賽「好設計」獎。
致我們的中學時光
作者:范永聰、范詠誼、楊映輝
設計師:吳廣德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設計巧思: 承襲三位作者得獎前作的風格,以暖色調插畫,配合充滿集體回憶的內容,喚起80後、00後兩代中學生的共鳴。
曾獲獎項: 香港教育城第19屆十本好讀之教師推薦好讀(中學組)第1位、中學生最愛書籍第1位
歷史記得光榮的海員:香港海員工會百年華誕圖文集 1921-2021
作者:香港海員工會宣傳部
設計師:/
出版:聯合電子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設計巧思: 為了慶祝香港海員工會成立一百週年,工會編纂這本《歷史記得光榮的海員——香港海員工會百年華誕圖文集1921-2021》,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輯錄大量珍貴的歷史相片,帶領讀者進入海員工會這段從成立到壯大的波瀾歷史。封面採用了1922年3月海員大罷工勝利後,海總委員會委員及部分海員的紀念合影,展現了工會勇於抗爭、砥礪前行的精神風貌。
唐風宋韻集
作者:蘅塘退士、上彊村民
設計師:楊詩韻
出版:廣東大音音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設計巧思: 唐詩宋詞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一直以來都寄託著每個人共通的情感。根據定位,整體採用金黃基調,高貴典雅,左邊配以金鳳凰及線圈完整的呈流線型自由分佈其書封及封背。構圖乾淨卻並不單調,右邊標題以黑色基調採用用先電化鋁黑色,再用凹凸工藝字體,充分呈現書法字體流動性。封面工藝選用銅版印刷再壓紋後黏裱在木板盒上,整體手感凸顯溫潤。直射光線下,文字與圖案通透精美,完美形象地展示既有古典精神又富含現代審美意趣。
守藝工匠—香港傳統工藝面貌
作者:Rain Haze
設計師:Yu Cheung
出版:非凡出版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設計巧思: 《守藝工匠》一書五冊,以竹製鳥籠、手繪彩瓷、銅器、舞火龍和線面五種工藝製成獨立冊子。每本詳細講解相關的工藝歷史、製作過程以及人物故事,亦以不同主題色去呈現工藝本身的特色,如彩瓷一冊用上畫瓷所用的顏色;線面一冊則根據線面材料海棠粉的包裝作主題顏色。以硬皮封頁包覆的冊子,更以傳統中式冊頁(風琴式拉頁)的方式,配以現代插畫,詳盡解構手工藝的工序,從中可見工藝品的複雜性,以及工匠的精湛技藝。
曾獲獎項: 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出版獎(圖文書類)、 第三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X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
香港文學散步 (第三次修訂本)
作者:小思
設計師:涂慧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設計巧思: 封面上的小紙船是由“五位中國著名文化人、文學家在香港生活工作過的相關剪報”折疊而成,是他們生活過的痕跡,漫步航行中追尋他們的足跡,再現香港當時社會面貌。
詩經名物新證(第二版)
作者:揚之水
設計師:寧成春、魯明靜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5月
設計巧思: 寧成春老師找了一幅有樹的古畫,經過勾勒修改,作為圖案,以粗紋紙壓凹放在每本的封面;書脊包深灰色布,燙金「棔柿樓集」字樣。有人評價這一設計有宋人雅韻。正文的圖片經過設計助理魯明靜逐幅加工,在揚之水的親自參與下,色和形盡量接近原物原貌,精美清晰,以能夠說明考證內容為是……通過古代版畫插圖表現的古代社會生活的圖景,木刻風格的書名字體,讓讀者能真切的感受本書的內容。
藏在地名裏的香港
作者:木木著、運豐繪
設計師:鄧佩儀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1年9月
設計巧思: 封面設計採用摺疊起來的地圖圖案,繪製風格與內文繪者給每一篇散文配置的水彩簡圖向、上面安插相應地標建築,貼合書名的含義。內文採用適合圖文書的紙張,結構以水彩手繪地圖,包含照片與詩詞的正文為基本單位,做到圖文並茂,詩詞字體活潑,散文閱讀流暢的效果。
尋覓張愛玲
作者:吳邦謀
設計師:黃鑫浩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設計巧思: 以畫家李志清手繪的張愛玲旗裝側影為主體,引導讀者去追尋書中各種藏品、影像後那個多變的張愛玲。
末代皇帝:溥儀影像全析(港台增訂版)
作者:林京、王慶祥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19年1月
設計巧思: 封面選用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流落津門時的照片。眼神空洞迷茫,西裝革履的裝扮體現時代的背景。封底選用溥儀改造後走進社會,放下心中的負擔,神態輕鬆自如。通過前後兩個時期的對比,通過圖像述說了時代巨變。
楊天石近代史研究六種
作者:楊天石
設計師:阿昆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2年6月
設計巧思: 此本系列書籍實際是按照兩個系列方向去設計。 《蔣介石及其日記解讀》(五卷本):五冊分別使用了蔣介石不同時期的照片作為主體,配合每冊的不同內容,增添充滿歷史感的“蔣介石”毛筆字,使得畫面層次更為豐富。顏色上則選用牛皮紙色搭配深藍色,與中華民國旗幟的配色形成呼應,同時這一配色也較能體現歷史感。 《晚清史要》、《帝制的終結:辛亥革命簡史》、《民國風雲》、《孫中山新探》、《思潮與人物》:選用了一款米色紙張搭配深藍色作為本書基本色調,表現近代歷史之感。封面圖片則根據內文內容選用相應圖片,並處理成統一的單色圖,保證書籍的整體性,書名也設計了一款充滿人文氣息的宋體,來加強“近代”之感。
長城繪
作者:帝都繪工作室
設計師:陳曦成
出版:中華教育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設計巧思: 封面使用明亮的大色塊繪製,對比效果強烈。異形切割的書腰,形成長城與山峰重重疊疊的效果,凸顯主題,展示出一種藝術的趣味。內文由於是繪本,只在插扉和每個單元的小標記上做了主題顏色和圖案的設計,從小處體現該主題的內容特色,使人一目了然。
花開蓮現──《心經》大智慧
作者:樓宇烈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設計巧思: 選用代表佛教的明黃色底色絹布紋紙,黑色燙印書名醒目突出。開本窄長似古代經冊,大小適合放在口袋,便於隨身攜帶誦讀。書名下方有拈花佛手,富於寓意。
《讀書雜誌》系列
作者:香港三聯
設計師:阿昆/吳冠曼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1年至2023年
設計巧思: 本書為雜誌類書籍,因此設計與規定整體視覺,以兼容未來不同類型的圖片和文案的變化是本系列書的設計重點:選用了一款書法字體作為本書的主要書名,體現人文氣質,並嚴格規定了的位置和大小,為不可變的部分。圖片部分也相應規定了位置和大小,也為不可變部分,後續換圖即可。封面的背景色則根據情況吸取圖片的顏色,以保證和圖片的搭配性,也保證每期的設計充滿變化性。
老舍之死 口述實錄
作者:傅光明
設計師:陳曦成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2年3月
設計巧思: 內文版式設計以灰、黑作主調,結構與柵格系統清晰有序,豎排右翻,務求讓讀者舒適地讀完洋洋十數萬字。 書口分別放上兩張老舍的相片;將書口向左攤平時會出現「寫作圖」,而向右攤平時則出現「抽煙圖」。一個切口,兩幅圖像,互相連繫說故事。老舍曾跟妻子說:「凡是你看我坐在那裏抽煙,你別跟我搭話,我不是跟你鬧彆拗,是我正在想小說呢。」由此可見,他要先抽煙,找靈感,然後寫作。因此,書口兩圖表達了他寫作的過程。 封面、封底、左右書邊,四面皆出現老舍像,當讀者閱讀此書之際,就不斷似有還無的看見老舍的虛幻影像,能讓他們更投入、更印象深刻,亦更能感受其傷痛。
僑批文化史:下南洋與僑批的興衰
作者:曾旭波
設計師:鄭喆儀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設計巧思: 在封面設計上,將信紙格線與書名、叢書名融合,整體以方正工整的文字和線條為主,有意增加留白。信紙里的圖案——潮汕風格建築與船隻,緊扣「僑批」與「下南洋」的主題。工藝上使用豎條紋的壓紋工藝,模擬信紙條紋。 在版式設計上,使用不常用的隸書作為層級標題,增加年代感。其餘地方精簡設計,做到層級分明和簡潔。
《野葫蘆引》(全卷本)(簽名本)
作者:宗璞
設計師:彭若東、林溪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
設計巧思: 四本書名採用上下左右的不同位置,代表東西南北四個不同方位。用青紅綠白區分四冊的不同。竪排的文字凸顯年代感。
唐詩三百首評註(典藏版)、宋詞三百首評註(典藏版)(套裝)
作者:〔清〕蘅塘退士 編選 金性堯 註評 金文男 輯評 [清]上彊村民(編選)、王水照等(註評)、倪春軍 (輯評)
設計師:霍明志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設計巧思: 為設計這套經典,我們參考了不少精裝書,特別是內地出版社的出品,最後採用了一種拼貼式的精裝工藝,封面與書脊用上兩種不同的布紋紙,手感獨特,但均耐磨,長用亦不致脫色。書名用壓印的方法處理,「典藏版」三字做成印章狀,壓印後感覺濃厚,別有風味。腰封做成書本高度的一半,不致遮蓋封面的質感,並呈山型,利用中國山水畫之美,帶領讀者進入中國文學的天空。
文明的密碼——跟着考古學家穿越中國歷史
作者:李零、劉斌、許宏等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設計巧思: 封面底圖採用敦煌壁畫和甲骨文。線條形似星座图,貫穿十個考古遺址及出土文物的圖片,聯繫時間空間和版面。
曾獲獎項: 聯合出版集團2021年度好書
羅生門:芥川龍之介短篇作品選(日漢對照有聲版)
作者:芥川龍之介 著;郭勇 譯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設計巧思: 日本人的漆屏風,黑色大漆貼金箔,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羅生門》是一部名著,表現了人性的複雜。漆畫屏風上的扭曲複雜,交纏的圖像正好可以用來詮釋這本書,加之又是日本的故事,這個漆屏風的藝術風格也有濃郁日本風味,就選它了,出版之後效果果然非常合適。
人生的智慧
作者:叔本華 、譯者:韋啟昌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5月
設計巧思: 圖背景圖案選用19世纪英国设计师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設計的花紋,配合典雅的中文宋體及經典的西文飾線體,凸顯經典、華貴,具西洋古典風味。 人文經典譯叢LOGO設計,以兩、三本羊皮本精裝書的側影簡化為線條,突出經典的概念。
生命的本質——周國平經典哲理美文套裝
作者:周國平
設計師:楊詩韻
出版:廣東大音音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設計巧思: 彙集作家三十年作品精髓,用32開本的裝幀套盒便於讀者拿在手中。整體採用淺白基調,使得整體效果高雅大氣,簡單乾淨卻並不單調,白色的基調選用細膩柔和的剛古紋理紙,凸顯主題。人物特寫用懷舊的風格處理,既有歲月的痕跡也有探討人生的意義。左上角充分留白後,用燙金掏空的圓形標誌來凸顯此套產品作者的分量及價值。讓受眾能直觀讀解到周國平文集獨特魅力和衍變過程。
曾獲獎項: 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
夏夜的星星——給孩子讀散文
作者:本社編委會
設計師:楊詩韻
出版:廣東大音音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設計巧思: 童年美文誦讀系列,選取了中外著名兒童文學家的散文作品,內文設計融合了中外設計元素,雅致的風格中體現出詩歌的韻味和氣質。封套以夏夜的星星展開想像,在夜空下,各種小動物在演奏、在起舞,封面顏色設計成星空,深藍色基調,充滿詩意。在文字設計上,選取了線條優美的手寫英文體點綴搭配具有童趣的中文字,小開本加上輕型紙的搭配非常適合小朋友閱讀。
曾獲獎項: 2018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音像電子出版物
小鳥音符——給孩子讀童詩
作者:本社編委會
設計師:楊詩韻
出版:廣東大音音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設計巧思: 童年美文誦讀系列,選取了中外兒童文學家創作的經典詩歌,把優美的詩歌文字幻化成動聽的聲音。封套以小鳥音符展開想像,在植物和花朵的圍繞下,小鳥設計在畫面當中,讓小朋友仿佛真的聽到了小鳥快樂的鳴叫。在文字設計上,選取了線條優美的手寫英文體點綴搭配具有童趣的中文字,小開本加上輕型紙的搭配非常適合小朋友閱讀。
曾獲獎項: 2018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音像電子出版物
繪本中華故事·民間傳說·花木蘭
作者:文:魏亞西,圖:張衛東
設計師:時代聯合少兒部
出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北京時代聯合)
出版時間:2013年5月
設計巧思: 《花木蘭》這本圖畫書的畫家在創作中力求在中國畫技法和現代童趣之間找到一個創意連接點,透過一幅幅恢弘且頗具古典氣質的畫作,再現花木蘭這位巾幗女英雄。畫家是迪斯尼動畫《人猿泰山》的主筆之一,他將古典與現代設計巧妙地相結合,串用電影動畫的綫條表達形式,是本册繪畫創作的點睛之處。
金獎兒童文學繪本·怕冷的恐龍
作者:文:武玉桂、圖:響馬夫婦
設計師:時代聯合少兒部
出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北京時代聯合)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
設計巧思: 繪本畫面極具童趣,富含美感,讓小讀者們在閱讀中猶如親臨童話夢境。故事中的形象如何貼近兒童心理,是本册繪畫創作中的重點。本册繪畫師之一曾獲蒲蒲蘭繪本提名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親子共讀,以智慧與想像開啟世界,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內心世界,學會愛與關懷,成為更好的自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親子共讀,以智慧與想像開啟世界,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內心世界,學會愛與關懷,成為更好的自己。

名家大手筆系列
作者:故宮博物院
設計師:張毅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02年至2006年
設計巧思: 全系沒有拘泥于统一的图像元素,而是从内容出发,以抽象具空间感的图像,將讀者帶進古人名篇佳作的时空,感受跨越時空的心靈交匯。

票數最高

香港學生圖解文言字典(初階)
作者:田南君
設計師:封面設計:明日設計事務所 內文設計:鄧佩儀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設計巧思: 本字典配有超過380張不同類型的彩色圖畫,並特別設有「部首細説」、「辨字識詞」、「歷史趣談」、「文化趣談」等知識欄目,圖文並茂地講解部分文字背後的歷史、文化典故,部分更附設短片,讓同學輕鬆掌握古人的生活、習慣、思想,使文言閲讀變得事半功倍、富有趣味。
曾獲獎項: 聯合出版集團2021年度好書

入圍圖書

三國傳真 ( 4冊)
作者:陳萬雄
設計師:Sands Design Workshop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9年1月
設計巧思: 以三國人物和舊地新貌為設計主體,突出全書“踏遍萬里山河,一窺三國全貌”的主體。

入圍圖書

香港百年變變變
作者:劉斯傑
設計師:李成宇
出版:新雅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4月
設計巧思: 書中設計非常簡潔、清晰,主要以展示插畫師的精彩插圖為主,配合AR 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體驗香港由開埠至今的各種變化。
曾獲獎項: 第一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兒童及青少年組別最佳出版獎

入圍圖書

橋相連,心相接:給孩子的香港故事
作者:新雅編輯室
設計師:劉麗萍
出版:新雅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6月
設計巧思: 本書以橫度設計,以呈現每座橋的氣勢,除了繪本故事外,在每頁故事後,亦有相應的主題,每個主題都運用了不同的顏色,版面和遊戲去設計,增加閱讀的樂趣。

入圍圖書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音頻篇
作者:撰文、主講:賴慶芳、黃坤堯、招祥麒、曹順祥
設計師:/
出版:聯合電子出版、 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設計巧思: 聲紙同步、邊聽邊讀,每篇文章配有專屬音頻,一掃即收聽; 專業團隊、內容紮實,由大學及中學名師通力合作,陣容強大;原文誦讀、深入賞析,詳解詩文重點,教導學生感受詩文的韻律意象、思想感情之美; 有趣問答、驗收學習成果:程度深淺齊備,實用有趣。

入圍圖書

給孩子的詩
作者:北島
設計師:楊詩韻
出版:廣東大音音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5月
設計巧思: 這是一本北島選編給孩子的詩歌集,以詩歌啟迪孩子們文學的心靈。封面採用充滿童趣的手繪線描畫形式,在漸變的花海叢中徐徐飄來一只紅色的紙飛機,充滿詩意創想的嚮往也給畫面帶來充滿活力的動感。裝幀工藝上,書名與作者部分的燙金選擇了紅色,與封面中的紙飛機互相呼應,色彩鮮豔奪目,外盒採用精裝硬盒,印刷工藝使用專色搭配壓紋,拿在手裏是一款有溫度的讀物。
曾獲獎項: 2022年首屆廣東出版政府獎

入圍圖書

校服歲月:圖說香港校服史
作者:陳美怡、香港教育博物館
設計師:吳丹娜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設計巧思: 本書包含大量手繪學生校服造型插畫,因此選用比較方正的開本,方便圖文配合,讓讀者看完內容,能即時對照多幅手繪圖同時,不會使文字被圖像擠到一角。 考慮到香港文化結合中西特色,而且自1940年代起,香港校服大體給人的印象都是以白藍為主,給人清純、青春的感覺,因此全書整體上以白配藍及水綠色為主色。 至於封面設計,以黑和金統一整體視覺,選圖上兼有幾款富代表性的古今、男女、中西校服款式,包括長衫、旗袍、西服和水手服款式,並以虛線象徵歲月流逝;大面積的燙金效果亦比喻了記憶中學生時代這段黃金歲月。
曾獲獎項: 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出版獎」:生活及科普類
媽媽,我有一條了不起的神經:360度思前想後的自閉症經歷
作者:蕭惠雄
設計師:蔡佩怡
出版:香港教圖公司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設計巧思: 設計靈感主要源自電影。封面設計取材電影海報元素,並以晴朗的天空作背景,帶出正面、樂觀的信息。配合全書內容,以繪本風格製作插圖,藉以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書內圖片及繪圖主要取材自電影畫面及由劇中主角親筆繪畫,緊扣電影意念。
漢堡包和叉燒包(新雅‧繪本館)
作者:阿濃
設計師:李成宇
出版:新雅文化
出版時間:2015年5月
設計巧思: 書中的插圖非常精美和生動,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興趣。設計排版主要簡單易懂,不擾亂讀者欣賞插圖和故事。
曾獲獎項: 第一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兒童及青少年組別出版獎、第十三屆(2015-2016年度)書叢榜最受小學生歡迎十本好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誦讀系列
作者:朱永新
設計師:楊詩韻
出版:廣東大音音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設計巧思: 本套裝共集合了13本最有影響、最經典、最適合兒童誦讀的有聲作品,用盛世風華的菊花做底色,畫面淡雅清,融合了古代山水畫藝術的標誌青山綠水,再襯以閑雲野鶴之逸景,古韻十足,象徵中華名族文化的的深厚,是青少年誦讀經典的標準讀物。在標題附近加入了兩處類似印章圖樣文字裝飾點綴。書名的文字上使用的是傳統的粗宋,結構端莊,有厚重而雍容的體量感。
中華新字典(第7版)
作者:中華書局
設計師:明日設計事務所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7年7月
設計巧思: 辭書封面採用圓形為主要設計元素,每一個圓代表一個字,各自分開,意味「單字」。封面選用紅藍白為主色調,優雅不失活潑;內文則選用黑體,線條明快,字款大氣,一目了然,方便閱讀,增強現代感。作為一種歷久彌新的長銷書,這樣的裝幀風格,既延續了辭典的大氣,亦揉合時下流行的設計概念,期望由內容到外觀上,都能紀錄和反映這一次改版時期的特點。
曾獲獎項: 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語文學習出版獎、日本設計振興會(Japan Institute of Design Promotion)頒發的2018年優良設計獎( Good Design Award 2018)、廈門外圖集團、書香兩岸雜誌頒發的2018年金衣獎(兩岸出版設計大獎)榮譽獎
中華文明傳真(平裝)10冊連盒套裝
作者:劉煒
設計師:\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01年1月至11月
設計巧思: 以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圖像元素,突出朝代特徵,裝禎設計端莊大氣,文字元素排布,主題清晰明確。成套展現時,有恢宏之感。
粵語四大名著套裝
作者:中和編輯室,改編者:張彩芬、李家樂
設計師:霍明志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設計巧思: 此一套裝是中和出版面向青少年讀者的野心之作,亦廣受學生家長讀者歡迎,為回饋讀者愛戴,集結四本成套裝,外盒設計沿用書本封面結構,中間匯聚四大名著的主要角色插圖,插圖雖出至不同插畫師之手,放在一起卻互相影襯,氣勢如虹。套裝更附送限量版環保袋,把四個主要角色以黑白線條重疊排列,富設計感之餘,讀者亦可自行填色,增添趣味及獨特性。
最後的聖誕樹
作者:顧問:陳惠玲博士
設計師:姬淑賢
出版:聯合培進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設計巧思: 畫師以鮮艷的顏色,造型簡單可愛的森林動物,豐富的背景色彩,從日間的藍天、青草地,到黃昏的晚霞,以至晚間的深藍夜空,都能吸引幼兒的眼球,追看故事的發展。
為孩子身心健康的23 個飲食教育法
作者:陳美齡
設計師:羅美齡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設計巧思: 攝影師風格一致,配合主題,拍出日常感。設計上緊扣書名「23個飲食法」,23個章節以23個圖案去串連。
石獅安安:香港小百科趣味圖鑑
作者:新雅編輯室
設計師:李成宇
出版:新雅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6月
設計巧思: 既然是香港小百科,內容當然要涵蓋香港多方面的範疇,因此加入了「香港歷史時間線」,自香港新石器時代開始至2020年,挑選了對香港整體有重要影響的17件大事來記錄。然後是「香港小檔案」,收錄了香港的基本資料,並以地圖讓孩子認識香港在中國的東南端,進而認識何謂「香港十八區」。接下來是「香港十八區特色」,以三個跨頁大地圖,以有趣的小圖形式讓孩子認識各區的特色。
香港老店「立體」遊1&2
作者:鄧子健
設計師:李成宇
出版:新雅文化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設計巧思: 這本兒童繪本講述了香港傳統店舖的故事。不僅插圖生動精美,還隨書附贈簡易立體店舖紙模,及配上APP ,全書設計以香港傳統店舖街道為元素,讓讀者更投入體驗和了解香港傳統店舖的文化和歷史。
曾獲獎項: 第一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兒童及青少年組別出版獎
老鼠記者1:預言鼠的神秘手稿
作者:謝利連摩‧史提頓
設計師:李成宇
出版:新雅文化
出版時間:2003年5月
設計巧思: 本書從意大利引進,原書的排版和文字處理非常創新。除了手繪插圖外,字體大小和顔色都會配合内容而放進行變化或者設置特殊效果來表達詞義,本書保留了原著的創意版式,通過特別製圖的方式將其應用在中文版的設計上,比如「發怒」兩字會設計火的元素,令本書更趣味盎然。
曾獲獎項: 香港教育城第一屆「我最喜歡的兒童好讀」選舉第三名
中英成語有文化IDIOMS AND PHRASES
作者:Elaine Tin
設計師:李成宇
出版:新雅文化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設計巧思: 設計以活潑的漫畫樣式及豐富色彩呈現,讓讀孩子們以輕鬆有趣的形式的學習中英成語文化。
曾獲獎項: 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語文學習組別最佳出版獎
莫利太太的蛋
作者:顧問:陳惠玲博士
設計師:顏銘儀
出版:聯合培進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設計巧思: 畫師以蠟筆筆觸、富童趣的畫風,把這個充滿愛的故事呈現在幼兒眼前。故事構圖簡單,風格與兒童畫相似,幼兒在閱讀故事時感覺份外親切。圖畫用色豐富,能吸引幼兒的目光。
童謠雅韻——嶺南童謠大典
作者:陳子典
設計師:楊詩韻
出版:廣東大音音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設計巧思: 封面的插畫,在風格上選用了手繪、水彩的形式,想透過嶺南單純質樸且具有流動性的特性來描繪出童謠的意境和特殊的趣味性。而在設計元素上,將廣府、客家和潮汕三地各區生活風俗場景作為主要的設計元素,融入童謠的內容,例如雞公欖,客家山歌,潮汕秧歌舞等。印製工藝方面,大套盒採用環保木板與網紋金紙裱襯,用嶺南特有的荔枝紋壓紋處理。標題用燙金工藝突出,再以電路板透穿“嶺南童謠大典”凸顯立體感,層次錯落有致。
曾獲獎項: 2012年嶺南文化和原創精品系列重點出版物、2016年國家出版基金、2019年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
中國傳說故事
作者:本社編委會
設計師:楊詩韻
出版:廣東大音音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
設計巧思: 中國傳說故事是集合了神話、傳說、習俗等六個系列。精彩呈現了中國民族文化色彩的國粹故事。構圖打破禁錮,延展思維邊界,引導培養孩子自己的想像力。畫面採用誇張生動的造型,通過靈動的手法表現出立體場景和人物。居中的標題以中國紅加字體變型的組合,以古老的中國美學呈現傳統生動的視覺效果。吸引孩子們對這套傳說故事的奇幻嚮往,以一種新的方式傳承於今。
曾獲獎項: 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世界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藝術,凝練了人類對美的體驗,書籍則以獨有的方式記錄藝術的豐盈與浪漫,讓你我在觀看、品味與想像的過程中,親近美、感知美。

世界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藝術,凝練了人類對美的體驗,書籍則以獨有的方式記錄藝術的豐盈與浪漫,讓你我在觀看、品味與想像的過程中,親近美、感知美。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作者:沈從文
設計師:涂慧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設計巧思: 封面采用《女史箴图》局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貴族婦女梳妝妝扮等日常生活的生活情景,兩個婦女對鏡梳妝,卻都讓人感覺到幽雅文靜,姿態端莊,畫面顯示了魏晉女性濃郁的生活氣息。服飾的描繪格外講究,充分展現了女性柔美的身姿和端莊秀美的神態。绢丝烫金印制,力求呈现原作風貌。

票數最高

姹紫嫣紅開遍——良辰美景仙鳳鳴(纖濃本)(全二冊)
作者:白雪仙
設計師:孫浚良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4年11月
設計巧思: 書籍只是一種用來敘述的工具。 它們作為固定物質的綜合成分或結構存在。 它們不僅是文本的槳板,而且它們本身就是真實的,並且擁有自己的謂詞和語法。 它們是物理物質這一事實具有重要意義。 這本書,基於一種稍微不同的語法,是對書籍結構和閱讀行為可能性的一次實驗。
曾獲獎項: 2006年TDC非会员奖

入圍圖書

記得當時年紀小 李志清的筆墨下(珍藏版)
作者:李志清繪著
設計師:姚國豪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設計巧思: 香港著名畫家李志清以其童年回憶為題,利用不同媒介所創作的一系列作品。設計概念透過各種裝幀及設計手法配合作品,在讀者翻揭閱讀時營造各種玩味樂趣的氛圍,令讀者進入作者所回憶的童年玩樂之情並與此共鳴。 書內以各種圖文互動及數種拉頁設計方式以配合展示作者的作品。中間夾有一本參考中式線裝書做法的小本子,以昆蟲為題作點綴,用以配合章節編輯,作間場過渡之用。

入圍圖書

宜興紫砂珍賞
作者:顧景舟
設計師:黎錦榮、寧成春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1992年1月
設計巧思: 《宜興紫砂珍賞》的書口上用了「魚化龍」的設計,來自中國的典故:鯉魚跳龍門,一面翻是魚,一面翻是龍。
曾獲獎項: 1992年度香港印製大獎全場總冠軍、1992年度香港印製大獎書刊印刷(精裝)組冠軍、香港設計師協會「設計九二」書刊組入圍獎、平面設計在中國1992書籍設計組銅獎、1992年度香港最佳印製書籍獎中文書籍組冠軍、1992年度香港最佳印製書籍獎最佳中文書籍獎

入圍圖書

兩地三代 創意三重奏
作者:靳埭強、劉小康、高少康、林慧遠
設計師:靳劉高設計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設計巧思: 本書的設計也希望同時呈現三位作者的「同」與「異」。 在「異」方面,本套書在色彩選擇上以水墨的灰表現靳埭強的《水墨設計·設計水墨》,以理性的藍色表現劉小康的《椅子戲》,以富生命力的綠色表達高少康的《生活是設計的全部》,各自對應三位作者的藝術風格與議題;封面設計也分別以三位作者代表性的圖案去呼應三本書的書題。 設計上的「同」,則是以理性的網格編排、字體、分章等設計去統一處理不同風格的設計內容與圖片。這三本書除了章節內文外都各自有附錄的評論、對話、小故事等,我們通過各自的主色彩與版式對這些附錄做出了和而不同的編排。
曾獲獎項: 2022香港書展聯合出版集團最高銷售額圖書獎知識性及學術性讀物紫荊大獎

入圍圖書

故宮三寶(套裝)
作者:朱家溍、于倬雲、萬依、王樹卿、陸燕貞
設計師:涂慧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設計巧思: 故宮的建築、裝飾規制、國寶藏品,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和美學元素。宮的題材被重復了太多次,要從這些浩如煙海的元素中找到能讓大家產生共鳴的屬於故宮的美,最難的也是「做出不同」、「與眾不同」。《宮殿》這本用到了最高規制的「和璽彩畫」的元素以區別於常規的中國建築。《宮廷生活》的圖案來自香色緞織翔鳳紋夾袍。《國寶》用的粉彩瓷瓶的圖案,但換了黑色的地色,這個算是一個比較大膽的嘗試,但黑色加大了色彩的對比,令畫面更有衝擊力。也更有「國之瑰寶」的莊重之感。《故宮三寶》的設計和配色,從整體來看,紅、黃是故宮的主體色,綠不但是宮廷色彩(如彩畫、琉璃等處)的組成部分,還是生命的色彩,寓意著希望,黑色則是有衝擊力的莊嚴肅穆之感,再點綴燙金,在整體上體現出了故宮的傳統特點與皇家氣派,也蘊含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入圍圖書

敦煌全集(26卷)
作者:敦煌研究院
設計師:呂敬人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1999年至2005年
設計巧思: 《敦煌全集》主體以黑地印銀呈現負片影像,喻指此項出版工程,以現代技術手段保存、傳播古老的敦煌藝術。書名輔以壁畫中出現頻次極高的忍冬紋,簡潔吸睛。書脊有節制地出現壁畫原圖,成套陳設,石青石綠色調,及有辨識度。
曾獲獎項: 1995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金奖,1995年《黑与白》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中央展区金奖,1997年《书籍形态学探议》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论文金奖,2002年《敬人书籍设计2号》获第十四届香港印制大赛设计意念奖,2003年《中国书院》获第十五届香港印制大赛冠军奖、全场大奖,2003年《中国书院》获第一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4 年《范曾谈艺录》、《对影丛书》 获第二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5年《天边的彩虹》 获第三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6年《杂碎集》 获第四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7年《灵韵天成》、《美丽的京剧》、 《烟斗随笔》获第五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8年《国学备览》、《中国记忆》 获第六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8年《中国记忆》获第二十届香港印制大赛冠军奖、全场大奖,2009年《中国记忆》获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奖。

入圍圖書

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
作者:江獻珠
設計師:王妙玲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設計巧思: 本書是作者遺作,內容又是研究飲食和粵劇歷史的極重要資料,開度、字體、排版上均體現一種含蓄的人文美感,閱讀時自然、舒適。
中國與中國人影像:英國著名皇家攝影師記錄的晚清帝國
作者:約翰·湯姆生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13年8月
設計巧思: 以攝影師的雕刻般的人像作品,用圖像來說話,真實的記錄了晚清時期的中國的人、事、物。
朗文音樂 1下
作者:蔣陳紅梅、張慧純、鍾梓萍、朱安麗
設計師:\
出版:聯合培進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設計巧思: 《朗文音樂》系列以鮮艷奪目的顏色,如鮮藍、橙、紅等作為底色,配以真實樂器相片,再加入可愛有趣的卡通人物及童話式的小屋,令人置身童話式的音樂世界。此系列已出版超過15年,但其封面及內頁設計仍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粹玉集Exqusite Jades
作者:陳文巖
設計師:洪萌雅
出版:集古齋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設計巧思: 書中圖片皆由專業人士高清攝影,描述則中英並列,極為難得。每件藏品均經細心詳盡研究,並與世界各地博物館類似物件相比較,堪為古玉收藏者借鑑。
你所不知的香港建築故事
作者:馮永基 主編
設計師:簡雋盈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設計巧思: 封面方面,為了凸顯書中題旨「縱非主流,無阻細水長流」,特意選了濕地公園的一個立面做主相。用紙上也特意不作過膠,凸顯文青氣息,讓書籍平易近人。 書名的「你所不知的」五字從封面跨至封底,不翻到後面的話,只能看到一半「的」字,讓人好奇全書全名,翻到後面才知是「你所不知的」,以突出這句話的意思。至於裏封的書名和作者名均以UV工藝呈現,若隱若現,務求貫徹全書年輕的風格和低調的作風。 內文排版則保留不少留白空間,讓人翻閱時感覺舒適、清新。由於全書收錄了大量精美的建築圖片,開度亦較大,裝幀上採用穿線攤平,既方便閱讀,亦能更好的呈現相片效果。
中國繪畫史
作者:陳師曾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17年3月
設計巧思: 封面底圖選用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體現中國傳統繪畫的美感,竪排右翻精裝設計,近似古籍的經典裝幀形態,極具傳統審美,契合表現本書主題。
香港北魏真書(普通版)
作者:陳濬人
設計師:麥綮桁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8年7月
設計巧思: 雖然本書為研究紀錄的性質,為方便閱讀,我們仍然保留了32開的開本設定,再調配內文版式、字型大小,令本書厚最後成品達到344頁的理想厚度。 為完美呈現街道上北魏體招牌的細節,使遍佈香港城市和日常生活的北魏體應用實例展現得活靈活現,若以全黑印刷未免太沉悶,因此我們決定使用特別調製的黑與銀,紙張上要求照片要表現出亮度,文字卻不能太搶,所以選用了一款鬆身輕塗紙,這也保證書不會因太重而影響閱讀。 精裝盒的印刷亦極盡心思,採用染紙工藝,經兩次白色油墨包紙底完全上白,再印上特別調製的專色灰墨。
曾獲獎項: 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圖書類別最佳出版獎(藝術及設計類)、第三十屆香港印製大獎最佳出版設計書藉獎、2021TDC Certificate of Typographic Excellence
田家英與小莽蒼蒼齋
作者:陳烈、曾自
設計師:高林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設計巧思: 這本書是一本彩色圖文系列書,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它的藝術鑑賞性和文字結合,所以在設計上運用了比較多的線條,很好的分割了文字和圖片卻不失整體性,適當的留白增加閱讀性和空間感,整體設計上偏文雅和藝術。鎖線裝訂適合更好的打開內文欣賞圖文。封面上運用內文比較有名的圖片做底紋,叢書名的雲紋增加整體封面的藝術感,卡紙反面印刷顏色更文藝和具有一定手感。
木鑑——中國古代家具用材鑑賞與研究
作者:周默
設計師:涂慧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設計巧思: 主視覺為「年輪」。樹木生長的痕跡,木材的另一剖面。金色的年輪,是樹的歲月,是木的紋理,更是作者的人生。從觀木、鑑木,到用木,最終升華到帶領讀者深入了解「木」的歷史與文化,是《木鑑》的「根本」,也是作者與木材打交道四十年執着追求的初心。書封以絲質布料燙印抽象的年輪圖案,於典籍風貌中蘊現代簡約之美。
圖說中國書法史
作者:劉濤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設計巧思: 中國古代書法多以碑帖形式傳承,四方齊平的裝幀形態形似古代的磚石。封面採用硬板精裝,黑底白字體現碑帖藝術特徵。封面選取甲骨文、篆刻、楷、行、草篆、隸等歷代書體代表作品,以UV的工藝隱現於黑色背景之上,能直觀地傳達本書地主題內容。
築覺:閱讀香港建築(築覺系列)
作者:建築遊人
設計師:陳曦成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設計巧思: 築建文字堡壘,為了營造文字編排上的建築感,此次扉頁打破傳統整齊乾淨的字體編排規律,把首段的文字砍碎,並以內容、文理、氣氛,把文字大小粗幼重新排列,拼砌出會呼吸的文字節奏感。 內文版式設計則注重閱讀的便利性,像從地面把文字一層一層地築構成樓。內文字體為方正出產的「蘭亭細黑體」,字形較方,筆劃遠看還有一點起角的效果,與主題相配。副題則被放進一塊深藍色塊內,在細節上滲出建築的重量感。 整本書的主色調是深藍,一來暗示建築工程所繪製的「藍圖」(被視為建築的代表性標記),二來表現了此書內容所帶出的冷靜與理性。
動漫摘星錄(特別版)
作者:盧子英
設計師:明志
出版:非凡出版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設計巧思: 因文字和圖片的數量都多,所以書本也選擇較大開度,此舉也讓圖文之間能造出留白的空間,不致所有素材擠在一起。圖片會隨着行文節奏而放大和縮小,盡量做到起伏有致。盧Sir對設計的唯一要求是希望底色能多些色彩,不好全白,於是設計師在適當的地方就會來個全頁黃色、紅色以至黑色。 封面方面,特別版的插圖請來利志達 操刀,以紅色趁底,書名作者名等則以白色印在透明膠片上,配合起來,異常搶眼;平裝版的封套則放上不同知名動漫角色,教讀者一清二楚。翻開封套,牛皮硬咭上都是大師們的簽名,一個不漏。
曾獲獎項: 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出版獎(藝術及設計類)
故宮全集 (60卷)
作者:故宮博物院
設計師:張婉儀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1996年至2008年
設計巧思: 60卷煌煌巨著,以沉靜高雅的金屬色擊突紋樣為主體,輔以當卷主圖。各卷以5﹣7色印刷護封,以極致的工藝要求還原文物收藏的精致嚴謹。內文紙張也因應器物、書畫、碑帖的不同要求而選擇不同的材質。全套恢宏大氣。配合銷售,更增加了色彩明快吸睛的圖會和文宣內容,設計了直向腰封。
山海獸
作者:十驎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0年4月
設計巧思: 在與編輯部同事討論之後,中和決定開發一款桌遊,與畫冊一起銷售,再附贈兩張A3海報。畫冊選用色彩還原好的紙,米色柔和。76頁頁數不多,用厚紙,會給讀者較好的感受,印色不透、有分量感。紙張本身要柔韌,有書卷氣。封面底圖選用應龍圖像,配合手寫蒼勁古樸漢魏碑刻風格書名。加上一些點狀噴濺的效果,像飛濺空中的水珠霧氣,再配上橫排的英文,構圖飽滿、層次豐富。
囉囉唆唆——六十年 想過 寫過 聽過 說過的
作者:又一山人
設計師:麥綮桁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設計巧思: 設計師從九龍皇帝密集式寫滿文字的作品中取得設計靈感,決定設計一本可以從任何角度都可以閱讀,以及利用文字本身去吸引人的書。 跟一般的設計不同,本書的封面、封底及四邊,即六個面向均有設計,以往書的封面是一個入口,但這本書可以從任何一個入口進入細看,設計更立體多面。 在相片的運用上,設計師將又一山人的創作,再運用到在書的設計上,使成為了書的設計鋪排的一部份,如「凡非凡:觀照自身」中,專注於自己的呼吸的「時間」數算;又或是對警句內容的後加設計演繹……,凡此種種,也是將內容透過設計再深化,以大大增強了耐讀性。
曾獲獎項: 金點設計獎2019年度最佳設計獎、十一屆香港印製大獎書刊印刷:單色及雙色調書刊冠軍、「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藝術及設計類出版獎、書籍設計獎
百年衣裳
作者:胡仄、胡月
設計師:陸智昌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設計巧思: 百年以來中國女性的代表性服飾打扮排列成一行,直觀表現20世紀中國服裝的流行和變化。線描淡彩的手繪圖及毛筆手寫書名,給讀者以親切感。
東京夢清明上河圖
作者:杭侃 宋峰
設計師:Foremedia Design & Production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設計巧思: 截取虹橋一段以開光/扇面的形式Focus視覺焦點。從圖中提取各色行商、人物、推車、小轎……與上方的行雲配合,造成視覺上的動感。令那個繁華的時代市井生動展現,引人入勝。
長城形態圖志
作者:嚴欣強、嚴共明
設計師:霍明志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設計巧思: 作者為整理及展示過千張珍貴圖片,為本書設計了一個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網格系統,所有圖片與說明文字、內文文字等,都有條不紊地陳列在這網格系統中,令全書節奏分明、緊密有緻,使如此龐大的訊息量,讀來亦是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為突顯此書之珍貴,於護封內裡印了一張跨頁長城巨圖,以此海報作為給讀者的一點小禮物。
翰墨風神 ─ 故宮名篇名家書法典藏
作者:陳萬雄
設計師:丁意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1年5月
設計巧思: 封面充分利用了大開本的優勢,展現精彩的書法作品,以金屬色加UV紋樣,打破傳統書法類書籍單調用色的古舊感,令系列有新意。
新讀《清明上河圖》
作者:余輝
設計師:涂慧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2年2月
設計巧思: 世人皆以為《清明上河圖》是展示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作者卻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畫中多處明示或暗示著繁華背後的隱憂和沒落。本書封面遂以夕陽的光灑在繁華的汴京街道上,徒留一抹余輝為主題,暗示了繁華散去,北宋將要沒落衰亡的歷史大背景,提供給讀者一種全新的解讀方式。
朗文音樂 6下
作者:蔣陳紅梅、張慧純、鍾梓萍、朱安麗
設計師:\
出版:聯合培進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設計巧思: 《朗文音樂》系列以鮮艷奪目的顏色,如鮮藍、橙、紅等作為底色,6下封面特別以中國粵劇為主題,以配合教學內容,設計新穎。此系列已出版超過15年,但其封面及內頁設計仍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歌樂流芳:黃自音樂賞析與教學專集
作者:黃慧英、吳俊凱、黎美丹、蘇明村
設計師:封面插圖: 馬桂綿博士
出版:聯合培進
出版時間:2004年1月
設計巧思: 梅花為四君子之一。梅代表的品質為「傲」,因此梅很受文人默客的寵愛,成為詩畫中經常出現的題材。《踏雪尋梅》為黃自先生的著名獨唱曲目,描寫了雪後天晴,臘梅吐香,騎上毛驢賞雪賞花的快樂情境。黃自先生的紀念專集的封面,配以《踏雪尋梅》國畫,份外能帶出歌曲的詩情畫意。

「書讀得愈多,就愈親近世界,愈明瞭生活的意義,愈覺出生活的重要。」賞心悅目的人事物,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個維度。書中,有詩和遠方,也有平凡日子的歡欣與驚喜。

「書讀得愈多,就愈親近世界,愈明瞭生活的意義,愈覺出生活的重要。」賞心悅目的人事物,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個維度。書中,有詩和遠方,也有平凡日子的歡欣與驚喜。

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
作者:林曉敏
設計師:陳曦成
出版:非凡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設計巧思: 為了展現港式美學,本書的封面做了三層設計,第一層將作者所拍攝舊時代花磚製作成12頁方形小冊子,勾起讀者的舊時回憶;第二層為作者拍攝的一張街巷照,展現街角的歲月舊痕,再以「啞銀」燙上楷書「𠝹字」字型設計的書名「香港遺美」;第三層則用Laser Cut把花紋卡做成通花鐵閘設計,並以活字印刷時代的懷舊字款印出副題「香港老店記錄」。 此外書中還特別為了二十五間老店,設計製作了「老店地圖」,以金、銀、金三色印製,讓讀者一翻開書就會看到它們的位置、資訊與分佈。本書的整體設計也呼應本書宗旨,希望探索城市裏消失中的美學,以「遺美」,喚回大眾的記憶。
曾獲獎項: 第一屆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非遺組(2020);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銀獎(2021);第三十二屆香港印製大獎:優異獎(2021);台灣金點設計獎-標章獎(2021);聯合出版集團2021年年度好書;第十九屆十本好讀:中學組(教師推薦好書)(2022);Bronze Award & Hong Kong Best, HKDA Global Design Awards 2021。

票數最高

不只中國木建築(修訂版)
作者:趙廣超
設計師:趙廣超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設計巧思: 「中國人用木頭造出紙張,用木頭刻字製版,然後在木頭搭建的空間裡,一併寫下整個建築和工藝發展史。……當西方人用石頭寫下他們的建築故事時,中華民族在幾千年裡,卻一直利用遠比石材脆弱得多的木頭來支撐他們的家園。木頭的背後當然是有着另外的故事。」一本由「木」引伸出來的書,訴說着作者一段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心路歷程。它是一本「中國木建築」,但又「不只」是中國木建築的書。
曾獲獎項: 2000年度香港印製大獎書面及封套設計組優異獎

入圍圖書

明式家具珍賞(中文版)
作者:王世襄
設計師:黎錦榮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1985年9月
設計巧思: 本畫冊收錄明式傢具珍品共162件,主要分為文字論述(前言)、彩色圖片反和圖版解說三個部分進行介紹。全書彩圖連局部特寫332幅,傢具實測圖42幅,黑白圖186幅。前言部分有插圖52幅。 其特色在於,邀請香港具有高質素水準的「冬青製版有限公司」為此畫冊圖片分色製版。因為家具本身有著不同的木質材料,黄天先生要求北京王世襄先生提供不同原木材料的正確色樣,給製版公司作分色依據。所有彩色家具圖,都統一附在一幅淡灰色的圖框內,使版面呈現高雅大方。
曾獲獎項: 1989年度香港最佳印製書籍獎書刊印製優異獎

入圍圖書

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
作者:林保賢(Ian Lambot),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
設計師:曾泳貞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設計巧思: 九龍城寨之香港歷史上最有特色的建築群之一,其混雜、矛盾的空間觀感,令它作為香港賽博朋克的視覺符號而令人念念不忘至今。所以一張能呈現九龍城寨整體外觀、帶來強烈視覺衝的照片便是本書最佳的封面選擇。而為呼應書名「九龍城寨的日與夜」,設計特意選取一將夜幕初臨的照片,加上調色推光,為城寨帶來璀璨之感,非常奪目。內文排版方面,設計深知本書最大賣點是九龍城寨的多張彩圖,精彩圖片總是越大越好,故選取了大開本,圖文搭配之下盡量帶領讀者一同走進這個「黑暗之城」的內部,追蹤昔日一抹歷史痕跡。
曾獲獎項: 第九屆香港書獎

入圍圖書

香港失物認領處──100個城市印記to be found
作者:何博欣繪 Lin Chen撰文
設計師:楊愛文
出版:非凡出版
出版時間:2018年7月
設計巧思: 本書出版於2018年,承接當時全球大受歡迎的找找看圖書熱潮,由人氣畫家Vivian繪製密集而奇幻的圖書,讓讀者在12個富有香港特色的文化地景中,找出100件本土事物。設計上除了以大開本、大拉頁呈現畫作,亦用了鐵圈裝幀,以使讀者把全書攤平閱讀,裝幀精美,文藝兼備。
曾獲獎項: 香港金閱獎2018、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優秀編輯獎、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圖文書類最佳出版獎、聯合出版集團2018年年度好書

入圍圖書

食經 (全二卷)
作者:陳夢因 (特級校對)
設計師:涂慧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設計巧思: 食家經典之作,采用布面燙金工藝,裝幀延續初版風格,呈現粵式經典復古風貌。

入圍圖書

故宮日曆(二〇二三年·漢英對照)
作者:主編:陳麗華、撰文:陳麗華、馮賀軍、李湜、劉岳、韓倩
設計師:故宮出版社、霍明志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設計巧思: 中和出版一向注重推廣傳統文華,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故宮日曆2022》即可見一斑。日曆以一種裸脊混合硬皮精裝的裝幀形式設計,富保護性之餘,內容可以180度攤平展示,既符合日曆之功能性,即便於書寫,記錄日常細節;又能完美展示300多件故宮博物院精心挑選的文物圖片,功能、美觀集於一身。

入圍圖書

葉靈鳳日記(全三冊)
作者:葉靈鳳
設計師:陳曦成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0年5月
設計巧思: 書盒設計上,拍翼飛舞的「火鳳凰」不但與作者葉靈鳳的名字掛鉤,也比喻作其千錘百鍊的文字與人生經歷。「火」的歷鍊同時呼應(Echo)著封面上「沙」作為時間的概念。 時間如沙,雖悄悄流逝;然聚沙成塔,一點一滴積成歷史印記。 設計師通過調整不同「飛沙舞動」的圖像,配以金屬顏色(金、銀),印在富沉穩花紋的凝柔紙(靛青/深藍、合桃啡、橄欖錄三種穩重的顏色紙)上,加上書名的局部「燙金/銀」效果,展現一種經典、優雅、文人、穩重的氣息。 內頁使用穿線露脊膠裝裝訂。因為有些書有四百多頁,所以可以180度全攤平,方便閱讀。
曾獲獎項: 「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文學及小說類出版獎
阿一師徒與鮑魚
作者:富臨飯店
設計師:羅美齡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設計巧思: 選色、裝幀、包裝均顯名貴莊重,選色又容易讓人聯想到鮑魚及富臨飯店,非常切合主題。圖文比例恰當,保持全書莊重的風格的同時,仍維持資訊量充足。於設計中加入與飯店淵源甚深的飲食名家王亭之所題,具代表性的題字,增加藝術、文化味道外,亦別具象徵意義。
董培新畫說金庸
作者:董培新
設計師:涂慧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設計巧思: 在金庸的作品中,最深入人心的,應該算《射雕英雄傳》了,封面選擇了“成吉思汗惜哲別”的畫面,場景層次豐富,人物動感強烈,且了足夠的留白空間予讀者想像。充分展現畫家的功力和對金庸作品的理解。
嚴浩特選秘方集(四冊套裝)
作者:嚴浩
設計師:朱靜、阮珮賢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13年7月
設計巧思: 四冊統一、標誌性的封面設計,不需過度複雜的設計,仍能讓讀者一望即知,是嚴浩秘方系列。封面的信封樣式、蠟印圖樣;套裝外盒用上木紋,儼然一個收藏木盒,承載著嚴浩給讀者的珍藏秘方,象徵了套書內容的秘方實用、收藏俱宜。套裝追加速查卡,大大增強了四冊的連繫,實用性、收藏性亦大增。內文版式設計簡約清晰,又不失趣味。
 舞台生活四十年(精編本)
作者:梅蘭芳 述 許姬傳 記
設計師:嚴惠珊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設計巧思: 以梅蘭芳的日常生活照和舞台劇照分列書名左右,直觀地表現了梅大師的舞台人生
三心集
作者:豐子愷、汪家明
設計師:麥梓淇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2年9月
設計巧思: 封面设计选择重构漫画,构建孩童嬉戏与其天真可爱的场景画面,利用橘红和草绿色赋予此书童真、烂漫的基调。针对内页展开的这个动线设计环节,希望用时间的概念作为出发点去展示整本书籍,利用三张牛油纸半透明效果,将诗心、童心、佛心里的三个插图场景重叠,让不同的故事都存在于一个空间情景中,亦有水墨漫画若隐若现之感,如同在丰子恺视角去看他过往的人生趣事。
曾獲獎項: 大廣賽全國三等獎
香港味道 (盒裝套裝)
作者:歐陽應霽
設計師:陳迪新、朱偉昇、嚴梓迅、歐陽應霽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07年7月
設計巧思: 作者歐陽應霽是知名跨媒體創作人,設計時不拘一格,內文、相片編排及版式不走尋常路,接近雜誌的風格,書封設計加入懷舊紙皮石的圖案元素,切合主題又玩味十足,用色亦吸引,雖已出版多年,仍歷久常新。
馬照跑舞照跳:百年香港的娛樂遣興
作者:鄭寶鴻
設計師:霍明志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設計巧思: 此書書名與鄭寶鴻先生過往的作品不同,懷舊之餘輕鬆有趣,設計時亦以此方向著手,封面顏色、書名設計、質感均仿效以前的電影宣傳單張,加上一些生動的舊照片,本書感覺便躍然紙上。內文亦一脈相承,懷舊的標題處理、對比鮮明的圖片與內文比例等等,讓懷舊題材變得有趣生動。
香港歷史明信片精選(中英對照)
作者:張順光等
設計師:陸智昌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1993年1月
設計巧思: 這書經過了四次設計稿才完成。初稿只是一本歷史明信片圖錄,經和美術編輯梁志和先生多次討論後,調整了編輯思路,加插了不少從不同渠道找來的舊報紙廣告、文獻、歷史照片,除了視覺元素更豐富之外,更增添了這些珍貴的明信片的歷史背景。到了第四稿索性將圖片說明文字調到更樸實的風格,並且將文字塊字形模仿鉛字字粒效果。 內文用了手感較強的瑞典蒙克肯紙(Munkedal),以及裝釘用了筒子頁方式,帶來翻閱時的柔和體驗;裱了牛皮紙的涵套,印了黑字及貼上一張彩色明信片,整體構成了一個樸素語境下的歷史情感的回憶。
曾獲獎項: 1993年度香港最佳印製書籍獎最佳中文一般書籍(彩色)獎、「設計九四」書刊組金獎、1994年美國金墨印製年獎平裝組銅獎
香港地區報:18區文藝地圖
作者:鄧家宙文、Carmen Ng圖
設計師:霍明志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7年7月
設計巧思: 本書的計設原意是彷報紙模式,十八區即十八份關於「香港地」的文藝號外刊。插畫家極細膩地重新勾勒香港十八區景點,網羅四百多個歷史文化古蹟、地標建築、文青藝術潮流據點及郊遊玩樂點,裝幀上則每一頁都能「打開」──前面是地區的天馬行空全景圖加上景點標示;後面則是每個景點的文字解讀,以報紙最具特色的一格格方式呈現,無論從設計視覺抑或尺寸上,都令人有閱讀報紙板面的感覺。 為配合這份「報章」的開本,裝幀上用了類似月曆掛曆的方式,橫度大開本,令本「書」更添一分與別不同的藝文氣息。
曾獲獎項: 第廿九屆香港印製大獎「優秀出版大獎:最佳出版意念」 第十一屆香港書獎
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全二冊)
作者:鄭培凱、朱自振
設計師:/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07年3月
設計巧思: 封面以珠光紙擊突與“茶”有關的文字、圖案等,整體呈現出清雅別致的意韻。
放下心中的牛
作者:一行禪師
設計師:三原色創作室
出版:知出版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設計巧思: 本書不空談高深理論,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苦與樂,開度、字體、排版上均體現一種平和、簡約的風格,希望讀者日常生活中,隨時也能自在的閱讀。
中國彈起&香港彈起
作者:劉斯傑
設計師:劉斯傑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0年4月、2009年7月
設計巧思: 《中國彈起》綿延萬里的長城、氣勢恢宏的兵馬俑、古代天文觀測的古代科技文明的結晶渾天儀、中外文化交融的瑰寶敦煌石窟、盡顯皇者氣派的故宮,以及標誌新中國崛起的鳥巢──全部彈起!這六個紙雕反映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堀起的不同階段,以及其歷史、軍事、宗教藝術、建築、天文等領域的成就;每個紙雕旁皆附有小冊子作詳盡講解。
曾獲獎項: 香港印製大獎-紙製品印刷組冠軍/優秀獎
鼎爺廚房—家傳粵式手工菜
作者:李家鼎
設計師:羅美齡、羅穎思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17年7月
設計巧思: 編排上重點以圖片,逐步展示不同工序、技巧,非常配合手工菜的主題,亦清晰展示鼎爺的廚藝,這亦是本書的最大賣點之一,讓讀者能快速直觀地學到重點。
曾獲獎項: 第四屆香港金閱獎、最佳飲食旅遊書籍
中國歷代婦女妝飾
作者:高春明
設計師:黎錦榮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1988年7月
設計巧思: 全書標題採用傳統圖框,色調不搶色。另外畫冊內的圖框列,採用古樸的色彩,如同走入歷史時空,以淡素為主。 封面用一個傳統九宫格紋形格線,中心擺放了一尊盛唐女俑。女俑裝束上至髮飾、面飾,下至鞋飾。我在九宫格紋理線上,在同一層線格,置入不同朝代,典型的婦女服飾品,上部是有關頭飾的、中間是服飾、腰飾,下層是鞋飾等,圖色調亦要顧及,有系統有特色的置放。
曾獲獎項: 1989年度香港最佳印製書籍獎-最佳中文書籍獎
香港道路探索──路牌標誌x交通設計
作者:邱益彰@道路研究社
設計師:明志
出版:非凡出版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設計巧思: 此書有大量標誌圖和路牌相片,必須以抽象元素貫穿全書,才能讓設計與內容自然融合。而交通標誌的形狀表達不同意思,長方形表示資訊、圓形表示指令、三角形表示警告,設計師以這幾個形狀處理扉頁和各個細節如小標題及圖輯的標題。 封面設計上,書名模仿架空路牌藍底白字,也如路面上的路牌一樣,中英兼備,以箭咀表示行車線所通往之目的地。架空路牌多用於繁忙或多條行車線的道路上,這設計更能體現香港交通繁忙之象。書衣為廣告紙海報,印滿各種香港的交通標誌,更添收藏價值!最後,雪白的書封封底上,壓了短短的一句文字:「在路牌標誌中,發掘香港的故事。」點出了作者的心意。
健康輕鬆飽住瘦——低醣飲食生活提案
作者:陳倩揚
設計師:羅美齡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設計巧思: 設計上運用豐富的色彩,文字及插圖互相補足,將瘦身減肥的枯悶概念一洗而空。書內簡潔的營養圖表及食物插圖,將營養資訊清晰及有條理地詳述,避免教科書式的枯燥乏味,也將減醣瘦身概念成為讀者日常生活中的事。
147人生傅家俊
作者:傅家俊
設計師:Amelia Loh
出版:知出版
出版時間:2017年7月
設計巧思: 配合傳主,設計、版式用色上用上了很多桌球原素,內容及圖片資訊量很大,仍能安排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又不枯燥,書中加插的傳主照片亦拍得很光鮮時尚,整體氛圍一致。
曾獲獎項: 第四屆香港金閱獎、最佳文史哲書籍
高一點看香港
作者:區智浩
設計師:朱靜、阮珮賢、陸永波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
設計巧思: 當年航拍仍未普及,作者已經用航拍照片,向讀者展示香港之美,在當時而言可說是難得一見,現在重看仍非常有價值。
經典香港小菜
作者:陳紀臨、方曉嵐
設計師:羅穎思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設計巧思: 全書封面內文,均以懷舊圖案及線筆插畫貫串,又配以菜式相片,突出了經典香港小菜的主題。
中國烹調技法集成
作者:中國烹飪協會、日本中國料理協會
設計師:王妙玲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06年2月
設計巧思: 出版本書的繁體版,在保留原版本文字的同時,為方便閱讀,重新進行設計,讓版面編排更清晰美觀,又加入各種附錄及延伸閱讀書目,大大増加了資訊及可讀性
飯聚男女
作者:飯聚男女
設計師:Amelia Loh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設計巧思: 用紅色突出黑色剪影,「飯聚」是「犯罪」的戲謔諧音,以黑色剪影呼應,加上膠套設計,更顯精緻。內文設計仍沿用剪影概念,加上一眾合著者的鬼馬相片,與全書的有趣風格配合。作為書中主角的各種菜式照片,亦拍得活靈活現,引人垂涎。
大廚小宴
作者:廖教賢
設計師:Mandi Leung, Man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13年7月
設計巧思: 內文版式以"MEMO"的形式,展示食譜,一目了然,每章的頁邊飾以主廚的同一相片,條理分明,亦呼應書名「大廚」的部分。菜式照片色彩鮮艷,引人垂涎。
曾獲獎項: 2013年 Gourmand World Cookbook Awards 香港最專業食譜和最佳主廚食譜大獎
做自己的情緒管理師:20個負面情緒管理法
作者: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
設計師:吳廣德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設計巧思: 疏導負面情緒本是抽象的課題,封面設計上以表情公仔作為插畫表達,營造一種輕鬆的氣氛,稍讓情緒得以紓緩。內文以紅色為主,吸引讀者眼球之餘,亦充分突出了負面情緒的壓迫、危機感。
曾獲獎項: 第三屆出版雙年獎: 出版獎(心理勵志類)
健康100分
作者:主編:陳惠玲博士、 故事顧問:陳淑琴博士
設計師:黃淑華
出版:聯合培進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設計巧思: 便便是幼兒最感興趣的話題,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由於它的氣味及外觀,人們往往都感到噁心。在畫師筆下,卻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不同狀態的便便,令幼兒看故事時感到既有趣,又明白到便便狀態與健康的關係。

久居都市,忙碌奔波,我們有多久沒有親近自然,於山川草木間邂逅久違的愜意與歡愉?身不能至,心嚮往之。翻開書本,細細品味影像及文字中的自然之美,於潺潺清泉得慰藉,於壯闊山河尋自在。

久居都市,忙碌奔波,我們有多久沒有親近自然,於山川草木間邂逅久違的愜意與歡愉?身不能至,心嚮往之。翻開書本,細細品味影像及文字中的自然之美,於潺潺清泉得慰藉,於壯闊山河尋自在。

《這裏是中國》系列
作者:星球研究所
設計師:阿昆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0年、2021年
設計巧思: 本書題材宏大,且以精美圖片為主,在設計構思上,以閱讀功能性為導向,盡量突出圖片的重要性,文案等部分不做多餘裝飾,避免搶奪圖片的光芒。以此為設計大方向,本書的封面設定較為簡潔,選用一幅完整的中國衛星地圖作為主要封面視覺,點明本書的主旨也避免爭議性,其他書名等信息全部使用一款較為中性的黑體,沒有多餘裝飾,只承擔基本信息的作用,使讀者將注意力聚焦在圖片上。書籍裝幀使用精裝,可完全攤平,讀者可更方便的欣賞本書的精美圖片。

票數最高

港島街道百年(街道百年系列)
作者:鄭寶鴻
設計師:陸智昌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0年1月
設計巧思: 有別於香港歷史明信片精選的編輯方向,這書更多是對歷史圖像的紀實性和客觀性的思考。書內不少歷史照片都已鉅細無遺地反映了時代變遷和民生狀況,有條不紊的圖錄形態乎合這些照片的特性和最終定下的編輯思路,唯一考慮是容納更多照片和更清晰地呈現照片的細節。關於照片細節的印刷,銅版紙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入圍圖書

香港村落──江啟明筆下的鄉郊歲月
作者:江啟明
設計師:霍明志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8年7月
設計巧思: 江啟明是香港畫壇的老前輩,本書是他集中描繪香港村落的作品集,書封自然選取了十分能代表新界村落景觀的「塱原」。書名及封底圖畫配搭UV工藝,令前者有「燙白」的效果,後者則有「相片」的立體感。脫下書封,反面是一張可以打開的畫,也是江氏另一張關於香港村落的畫作,幾乎是一比一大小,讓每位讀者都可收藏江氏畫作。書中不時穿插江氏村落素描畫作中褪地的「小配件」,如竹簍、小鳥、雞籠、植物等等,令全書更添村落氣息。
曾獲獎項: 第五屆香港金閱獎:最佳圖文書、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出版獎」:藝術及設計

入圍圖書

四分之三的香港
作者:劉克襄
設計師:優秀視覺設計有限公司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設計巧思: 《四分之三的香港》的編排,有如香港郊野版五星級米芝蓮的自然指南,每篇文章皆有自繪行程地圖,列明難易度,交通工具的抵達方法,是本書設計上的一大特色。封面方面,以香港的各種「山」的手繪圖編排成一個一個小圖標,既有清新的文藝氣息,又帶有現代設計的趣味性,將「山」的清秀與野趣表露無遺。
曾獲獎項: 開卷好書獎 「十大好書/中文創作」、亞洲週刊十大好書「非小說類」、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非小說類」、第八屆香港書獎、簡體字版獲騰訊.商報華文好書獎「生活類」

入圍圖書

中國本草圖錄 ( 十二卷)
作者:/
設計師:王鑑豐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1991年至1998年
設計巧思: 函套以四色彩印當卷代表草藥圖片。背景襯以古書草藥典籍。以雲頭紋樣框出書名。整體端莊厚重。

入圍圖書

香港觀鳥全圖鑑(套裝)
作者:香港觀鳥會
設計師:鍾啟善
出版: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設計巧思: 封面使用了有趣自然的圖案,明亮的顏色,如黃色、藍色、綠色等、結合了多采多姿的真實觀鳥相片,自然及觀鳥的趣味躍然紙上,整個封面看起來非常有趣和吸引人,使得它在書架上非常顯眼,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不會因內容的份量而令人卻步 。內文設計條分理析,相片極具資訊和觀賞價值。
曾獲獎項: 第三屆出版雙年獎: 出版大獎、最佳出版獎(生活及科普類)

入圍圖書

60萬米高空看中國
作者:主編:劉思揚,編著: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
設計師:彭若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設計巧思: 封面底圖選用衛星鳥瞰地圖,裝幀採用精裝 。外封以硬紙板裱啞粉紙過啞膠,裱紙用4色,過啞膠,書名燙金。內文頁封底貼在硬紙板,與外封書殼相連接。環襯選用啞粉紙印4色。內封選用原簡體版護封背面圖片,單粉卡紙印4色。

入圍圖書

五顏六色
作者:主編:陳惠玲博士、故事顧問:陳淑琴博士
設計師:姬淑賢
出版:聯合培進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設計巧思: 故事《吸顏色的怪獸》的主角是一個圓圓的、毛絨絨的小怪獸,無論牠的身體是全白色的,還是七彩的,在畫師的筆下,也能展現出一個可愛的模樣,讓幼兒更容易進入其內心世界,感受牠的喜怒哀樂。加上繽紛的小矮人村及心地善良的小矮人,讓整個故事充滿温馨的感覺。
探索大自然與生活——跟孩子一起動手學科學
作者:郭建玲
設計師:\
出版:聯合培進
出版時間:2019年8月
設計巧思: 每個探索活動以4至6格的漫畫展開,以固定的、造型可愛的主角,帶領幼兒探索大自然與生活,引發幼兒的好奇心。
  • 人文之美
  • 教養之美
  • 藝術之美
  • 生活之美
  • 自然之美
本次活動已結束,獲獎名單請點擊頁底按鈕查閱。

關閉

中國香港北角英皇道75-83號聯合出版大廈26樓
(852)2503 2111
(852)2510 7205
© 2023 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 版權所有